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53节 (第4/5页)
实验,比如c60之类的,但核心原理都和这三个实验相同。 目前最接近所谓‘摄像机’的成果,应该是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物理系研究团队在2011年搞出来的一份报告,但距离真正的摄像机还相差很远很远。(d/10.1088/1367-2630/15/3/033018) 顺便一提。 网上现在所谓的摄像机拍出的‘摄像机’图样,实际上是霓虹的外村彰带领团队在1988年做的电子干涉的图样。(d/10.1119/1.16104) 所谓直接可以观测到电子通过哪个缝的实验,依旧是思想实验,至今没人真正能够做出来。 目前真正能做的‘观测’是什么呢? 是在双缝之间安装电子探测器,这个探测器无法直接显像,无法观测微粒路径,只能作为接收屏。 当打开探测器开关,光就呈现粒子性; 关闭探测器开关,光就呈现波态。 好比天上下了场‘雨’,你没法知道它是从哪片云层落下来的。 但是你伸出手,接到的是雨。 不伸手用眼见看到它落地,掉落的就是一朵花。 一切取决于你的观测,或者说干扰。 所以电子或者说的双缝干涉实验,实际上从头到尾令人惊悚的就一件事: 那就是文科生一点都看不懂…… 咳咳……错了错了。 惊悚的地方在于你不去测量是一种结果,测量的话是另一种结果——再提醒一次,这里的测量不是摄像机的直接测量,而是接收屏的探测器。 也就是任何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