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55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53节 (第3/5页)

路是这样的:

    从光源发出一光子,让其通过半反半透镜1,光子被反射与透射的概率各为50%。

    之后,在反射或透射后光子的行进路径上分别各放置一个全反射镜a和b。

    使两条路径反射后在c处汇合。

    c处放有两探测器ab,分别可以观察a路径或b路径是否有光子。

    接下来。

    如果在两个探测器前的c点处再放置一个半反半透镜2,便可以使光子发生自我干涉。

    适当调整光程差后,可使得在某一方向(a或b)上干涉光相消,此方向上的探测器总是无法收到信号。

    与此同时,另一方向上的探测器则必定会总是接收到信号。

    这个实验之所以叫延迟选择实验,就是因为我们可以在光子已经通过半反半透镜1之后,再决定是否放置半反半透镜2。

    也就是说在光已经决定完选择波动性还是粒子性之后,我们再去放置半反半透镜2去观察它。

    实验最开始提出的时候是一个思想实验,但后来经过实验验证了,这一结果曾经刊载于sce。(doi:10.1126/sce.1136303)

    理想的单光子源早在1974年就已经问世,上面的惠勒实验中的单光子源利用的是金刚石n-v色心的缺陷。

    3、量子擦除实验也是经过实验验证的。

    量子擦除实验聊起来比较复杂,也就是所谓‘八纳秒内可以改变过去’的源头。(d/10.1103/physreva.65.033818)

    嗯,就这三个——或许还有其他一些改动过的其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