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82节 (第3/4页)
就那么一座独木桥,一天顶多走十个人,而像过桥的人越来越多,那岸边肯定拥挤不堪,说不定还会打起来。 当年聂世鸣在正荣县衙门说,如今秀才多如牛毛,当地的秀才们还愤愤不平。 如今再说,大家只会一个劲地点头。 是啊。 现在秀才真的太多了。 其实当时就已经有考生太多的趋势。 这么多年过去,自然更严重了。 官学设立工科,倒是刚刚好。 徐大人信里还说,不少科举无望的秀才,本打算弃儒行商,如今则要弃文去学工科,也是一个转变。 这信里还问,纪元认为,如今的科举,应该如何改制才是。 想要科举做官,已经千难万难。 一些学生,确实打算弃儒行商,毕竟是要过日子的。 穷秀才什么都不会,还不如老老实实另寻出路。 而且一群读书识字,不事生产的秀才凑在一起,其实是一个大祸害。 纪元那个时空,就提过这件事,说秀才介于百姓跟豪绅之间,既不接地气,也不是真正的有钱人,很容易作为社会的败类。 正荣县那个狎妓的刘秀才,就是这种祸害的代表之一。 随着秀才人数越来越多,这种祸害已经成许多地方一害。 现在工科的存在,分担了这份压力。 让徐大人另有其他想法。 如今的官学,是不是能把君子六艺重新扶起来。 或者加重其他学科的教导? 医学是一方面。 还能分为给人看病的大夫,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