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_第38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1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18) (第4/5页)

也是没有什么好批驳的。孙复对《春秋》本经的重新诠释,在此时儒林,已是士人为研习《春秋》的重要传注,只比《公羊》《谷梁》略逊——仅仅比不了《左传》——不管怎么说,至少尊王攘夷四个字没有多少人会质疑。

    “夷狄者,禽兽也!人所共知。可论事,当据于实,本于理,方可谓之正论。韩冈敢问伯淳先生,为什么说夷狄是禽兽?道理何在?又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

    没有论据和合理的论证,怎么将夷狄和禽兽挂上钩?并不是每家夷人都会跑来打劫中国,也不是每家蛮部都有子蒸其母、兄亡收嫂的习俗。

    华夷之辨,是儒家治平的关键。人与禽兽之别,更是世界上每一个哲人都要考虑的问题。

    程颢对人禽之别、华夷之辨的观点,是人至中至正,合中庸之道,若有偏,那就是禽兽、夷狄了——‘中之理至矣,独阴不生,独阳不生,偏则为禽兽,为夷狄,中则为人。’

    但在经辩上,却不能这么说当年张载在洛阳设虎皮椅讲易,程颢与程颐登门挑战,一战成名。经验十足。他很清楚,经辩胜负的关键是不要在对手之前露出破绽,持论要正,论述要稳,不要求新求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待对手犯错。

    所以他选择了很大路,在儒者中又无可辩驳的回答:“有礼者为人,无礼者禽兽。”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这是晏子春秋中的话。基本上是儒家的共同认识。

    蔡卞则更放恣一点:“‘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而父子聚麀,也就无礼如禽兽了……难道枢密不这么认为?!”

    “什么叫父子聚麀?”皇后小声的问身边的大貂珰。

    刘惟简张口结舌,出了一身白毛汗,将蔡卞恨到了骨头里。被皇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