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2节 (第5/7页)
更能体会的:即便千辛万苦能够培育出优秀的科学家,能不能留住又是另一码事。 不过目前的人们还意识到不到那种程度,因为相对初级的科学知识已经是不得了的门槛。 鲁迅以后虽然不是搞革命的,也不是搞政治的,但他的思想锐利程度绝对是一等一级,他握了握拳头:“管它的,学就是了!” 李谕笑道:“没错,我的想法也是这样!我们现在落后得太多,所以能够一点点弥补差距就非常有现实意义。大家都是国学方面的名士,肯定知道晋朝时期的空谈之风,误国误民。所以我并不想喊口号,但我想只要脚踏实地,以中国人的智慧,绝对会重新昂首站起来。哪怕会花一百年又怎样?放眼世界,延续下来的文明有一个如我们一般悠久吗,三四千年都过来了,再多区区一百年又能怎样?咱们耗得起!” 鲁迅带头开始鼓掌:“先生说得太好了!” 鲁迅侧头对旁边的厉绥之说:“绥之,别犹豫了,以后也和我一样,咱们学医吧!医国先医人!” 厉绥之使劲点点头:“我决定了,就学医!科学太深奥,但医学也是西学,对我而言更有切实意义。” 鲁迅拍拍他的肩膀:“没错,就像李谕先生所说,脚踏实地,慢慢追赶。我们所有人联合起来的力量不就大了,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 厉绥之以后确实成了一名医者,而且是中国第一代西医,甚至创办了浙江医科大学、杭州红十字会。 不过说好一起学医的鲁迅嘛,嘿嘿…… 李谕今天讲得不算多,不过眼下的确没有几个中国人懂科学,学生们直接留住了他,都想多问问。 陈寅恪问道:“先生认为西学是否与中学有对立?” 李谕说:“其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