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五十九章:谈条件 (第6/8页)
了点头,道。 “如此,便多谢武同知了。” ………… 夜,暮色降临,总算是让闷热了一整天的皇宫,多了几分凉意。 灯火通明的乾清宫外,朱祁钰负手而立,感受着微凉的夏日晚风,静静的听着来自舒良的禀报。 听完之后,他轻轻的点了点头,脸上浮起一丝笑意,道。 “这个朱仪,的确是个人才,朕没看错他。” 对于军府的改革,朱祁钰其实一直早有心思。 他见过大明后期文盛武弱的样子,虽然说并不像前宋一般过分,但是,最迟在隆万年间,武将的地位就低到了可怕的地步。 在往后,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出现三品武将见到七品御史,都要低头行礼的地步,这绝非是文武平衡的常态。 当然,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十分复杂,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太平时节,武将的地位下降,文臣的势力变强。 但是除此之外,勋贵把持军府,内部腐败,军府不断败落,侵占军屯,军纪废弛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原因之一。 而且还有历代皇帝的偏向,土木之役这种重大的事件影响,堆积起来,渐渐便形成了明后期的这种局面。 这种局面一旦形成,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武将衰弱,难有名将,纵然是有,也往往难有善终。 以朱祁钰的眼光来看,自家好大侄儿以后,真正军人出身,能够被称为名将的,也就只有戚继光,李如松这两个,剩下的,俞大猷和李成梁也勉强能看得过去。 至于其他的,虽称名将,但是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