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五十九章:谈条件 (第7/8页)
多出身文脉,或许擅谋略用兵,但是,却未必真的能称为大将。 毕竟,身为将军,是要上战场厮杀的,虽然文人当中,有那么几个如王阳明一般文武双全的,但是终归大多数的人,都并非习武出身。 即是如此,那么在战场上,他们便不可能身先士卒,更习惯隐于阵后,坐镇指挥。 但是,只要仔细翻一翻史书就会发现,一军之魂在于将,秦之白起,汉之卫霍,唐之秦程,宋之岳飞,无不是战场勇猛,以一敌十乃至以一敌百之辈。 唯有这样的将领,才能带出有血性,有战力的军队。 大明在洪武,永乐年间,也有这样的人,诸如常遇春,蓝玉,甚至太宗皇帝自己,都是单枪匹马能够率军冲阵之辈。 但是随着老一辈的将星凋零,这样的人便再难出现了。 或者更准确的说,不是再难出现,而是再难得到应有的地位了。 就说戚继光这样的人,如果在元末乱世,甚至都不必是元末乱世,哪怕是在永乐年间,他都必然会大放光芒。 但是,生在一个文盛武弱的时代,他哪怕是走到了武将所能走到的顶点,可依旧要依附于文臣。 他能够毫无保留的施展自己的才华,并非是因为他自己的地位够高,而是因为朝廷里头有一位张太岳,在庇护着他,用他来扫平倭寇。 然而,张居正一倒,这样一位将星,哪怕身负如此战功,也只能随之被罢免归乡。 归根究底,其实还是因为,武将在明后期的地位太低,如果说,戚继光能够有如今杨洪的地位,那么他自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