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_第六百四十七章:专注拆台于少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七章:专注拆台于少保 (第6/7页)

,但是杨信没有直奏之权,也没有密奏的渠道,而于谦恰好是天子最信任的大臣,又是当事人,让他回京之后顺便禀报,是最好的选择。

    相反的,通报耿九畴虽然合乎规制,但是,这件事情关系重大,杨信和耿九畴关系不深,拿捏不准他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

    若是没得选择,自然一切不论,可有于谦这么个更优选摆着,杨信自然不会去找耿九畴。

    这中间的缘由,不必太花心思便能想得明白,所以,违背规制是违背规制,实际情况也要考虑。

    这个时候,只要杨洪替杨信认个错,说自己考虑不周,这事就过去了,陈镒也不过是想面子上过得去而已。

    然而,台阶好找,却未必好下。

    陈镒说完,杨洪依旧沉默,于谦却继续开口,道。

    “陈总宪,杨信所做并无不妥,当时,他虽然听了老夫的劝,答应将此事保密,但是,却仍然让我将此事上奏陛下,而我当时,也的确答应了他,回京之后,会将此事写入巡查军屯的奏疏,然后上呈陛下。”

    ……

    在场众人不由一阵无语,别人碰见这种事情,躲都来不及,这位主倒好,像是怕责任揽不到自己的身上一样往上凑。

    与此同时,他们也明白过来,为什么杨洪面对陈镒的质询,迟迟不肯开口,但却并不着急的原因。

    想来,当初杨信既然敢这么做,便是笃定,以于谦的性格,即便他最后不上奏,真的到了查问此事的时候,也会出来替他作证的。

    不过,就像于谦说的,现在,这件事情的确和杨信没什么关系了。

    虽然从程序上来说,杨信所做仍然稍有瑕疵,但是,他先是保护了于谦,然后又抓到了贼人,最后还按照规矩,拜托于谦回京密奏。

    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