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大司马_第11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2节 (第4/7页)

苦笑说道:“扬州,且观今下战事,天色昏暗,左营混乱,不知具体情况,人少则无用,兵多则军寡。今不知敌情,仓促救之,于军而言,并非良事。”

    顿了顿,诸葛亮说道:“以亮之见,不如弃左营营垒、辎重,收左营兵马至中军。虽是断尾求生,但却可稳固大军营垒,使周瑜之策难成。”

    在诸葛亮眼中,放任左营遭遇攻击,又不便救之。倒不如让刘磐撤军到中军,不仅能增强营垒的守备力量,又能让周瑜试图从左营上做文章的想法落空。

    毕竟他已看透周瑜的手段,利用黑夜作为掩护,玩声东击西之策,让己方大军分散兵力,从而举重兵破营。那他不如反其道而行,你想让我分兵,我就聚兵。聚兵防守中军与右营,周瑜想玩声东击西的策略也玩不了。

    你想点火,我就抽了你的薪!

    “大火烧至中军,又当奈何?”简雍问道。

    诸葛亮轻摇羽扇,说道:“中军与左营之间,草木早已尽除,大火难至中军。且挪动鹿角于左翼,收左营兵马,且布设弓弩阻敌。”

    诸葛亮作为军师,他的职权仅在劝谏刘备身上,对于中军营垒,他具有指点的资格。一向以稳为主的诸葛亮,虽说在统兵的技能点上暂时还没开发,但在兵事上,他却已有一些日后的想法。

    他与韩信、白起这种满级挂大佬不同,他了解兵事从兵书上得到。因而他基本是根据兵书里来布置扎营,力求稳扎稳打,抓细节,完美的学霸。像这种各营之间的防火带,刘备不弄,他早已命人安排。在中军营中,诸葛亮都命人备上水缸,以防走水时,无水可灭。

    “叔父?”刘琦问道。

    “可从孔明之言,周瑜乘船夜袭而来,天明必走。”刘备赞许地看了眼诸葛亮,吩咐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