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奇人录_442章 内经的阴阳能量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42章 内经的阴阳能量观 (第4/5页)

反,清代张志聪将则“气归精”解释成精生气了:“阳气生于***,故气归于精。”

    毋庸枚举,可以看出,多数注家对“归”的含义作了随句取义,令人费解了。归,有两个趋向相反的义项。一是有“归结为、成为、走向”之义,言女子出嫁云“之子于归”,云“若水之归海”。这个义项多见。二是有“归还、返回到、来源于”之义,云“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所以这个归到底该如何理解呢?本书作者偏向于第二种解释,那就是来源于的解释。属于一个源头关系。味来源于形体,形体来源于气,气来源于精,精来源于造化。当然这个只是我的理解,大家也可以参考下别人的理解。我是从道家的无中生有的角度来考虑的。从化到味,是能量一级级变化的结果。也是从无形到有形的一种变化。我前文曾经讲过类似的观点。所以这里的归应该是来源之意。

    另有“食”字,作动词也有两个趋向相反的义项。一是“吃”,如云 “食而不知其味”,此义项多用,可引申为“消耗、销蚀”;一是“供给,给……吃”,同“饲”, 如云“先实公仓,收余以食亲”。

    这里的食字代表什么意思呢?笔者的观点是供给的意思。就是说精气的能量供给气来消耗和使用,形的能量是味能量的来源,味之所以形成,是因为形的能量所产生的。所以这个气来源于精,味来源于形。后文中的化生精,和气生形,也正符合我的解释。所以这里的味形气精化处于不同能量层次上的东西,并非是一个能量层面上来叙述的。类似于道家的先天和后天之分。现在人的解释,往往从生理上来解释,这种解释偏离内经的意思很远的,但是现代的人比较理解:味归形(形食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