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_第906章 冗官还是缺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06章 冗官还是缺官 (第4/6页)

澜改成大宋的“中央校党”。

    毕竟进士也好,恩荫入仕的补官也罢,不论才学高低,对于治理国家的认知还是很浅薄的。

    就好像观澜的儒生出去,为什么比别的举子强?为什么朝廷喜欢录用观澜的儒生?不正是因为观澜在他们读书的阶段就开始着重培养儒生们治国的能力了吗?

    况且,大宋冗官,说白了,是披着官皮的“假官”太多,真正有能力,有活儿干的官员并非泛滥,多数都是领着官衔,在家吃闲饭的。

    归根结底,不是朝廷没有事情给他们做,而是能力不够,不敢让他们做。

    这些人里,包括刚刚中了进士,还不懂为官从政之道的新人。

    他们急需一个培训机构,即能加强忠君爱国教育,又能学习专业技能,何乐而不为?

    至于研究政史,还有发展改革委员会....

    唐奕则是出于另一方面的考虑。

    ......

    他唐奕不是万能,在这么庞大、这么复杂的大环境下,谁也不敢保证他能万事躬亲,面面俱到。

    他需要一个集众人之智慧,各方之意见,天下之群情的机构,来为大宋革新出谋划策,来统筹大宋这盘大棋。

    ......

    唐奕解释了半天,范仲淹总算是听懂了,可是范老爷没说行,也没说不行。

    抬头看着唐奕,“你知道你这么干的本质是什么吗?”

    “这是在分权,很多人不会同意。”

    所谓培训官员,这是在分三馆的职权;政史研究,还是在分三馆的权;研究政策,这是分相公们的权。

    吃过亏的范仲淹知道,这事儿的阻力一定不小。

    “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