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_第882章 圣旨啊,全都是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82章 圣旨啊,全都是坎 (第4/6页)

    当然,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发生,毕竟是他拟的旨,一般不会驳回。

    这也就是为什么赵祯让给事中归班兼任知制诰的原因,大宋官冗制繁,让宰相兼内相,让给事中归班兼知制诰,是尽量在简化程序。

    ......

    如果给事中审核通过,即“书读”通过,还需要门下省长官(还是给事中归班)签名。

    然后....

    然后还没完!

    在以上所有的流程之中,必须有首相,辄就是同平章事的签名。

    如果负责“宣行”的内相不是同平章事,如果掌管“书行”的是参知政事,那么这道绕了好几圈的圣旨,也必须到首相手里过一遍,他签了名,圣旨才算正式生效。

    ......

    回头再看看,一道以皇帝名义颁发的圣旨,从庭议到草拟,再到御画、录黄、下行、宣行、书行、读行、宰相签画......

    如果不是政事堂一官多职,把各职能分摊开,那旨意就要途经百官——皇帝——知制诰——皇帝——内相——参知政事——给事中归班——同平章事,把东府所有的相公转一个遍才算生效。

    从这个流程来看,皇帝的分量占了多少?士大夫的分量又占了多少!?

    每一步,每一个士大夫要是稍不高兴,那这旨也就颁不成了.....

    何为共治,其意自明。

    ......

    那么,皇帝的这个旨意颁布实施就板上钉钉了吗?

    没有,还有一道坎儿把皇权卡的死死的——台谏!

    大宋的台谏可不光是放炮的,在法律上,台谏有论列政令得失、审查诏书,乃至追改诏书的法定权力。

    但凡“诏令不允、官曹涉私、措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