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_第1124章 窘迫的军转民企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24章 窘迫的军转民企业 (第1/5页)

    红星锻造厂,位于平原市平城区红星镇。

    平原市一共辖有两个区,平城区是市委市政府驻在地,以前所谓的“首县”。平城区虽然是市辖区,但辖地面积并不小,有将近八百平方公里,由原先的县级平原市整体并转过来,未曾分拆。两年前,平原市委市政府曾经向省里和国务院递交报告,要将平城区一分为二,市区专门发展工商业,郊区和农村地带,则以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为主。

    应该说,平原市这个报告,也不是全无道理,很多城市行政区划的增加,用的就是这个理由。城市的财力有限,好钢用在刀刃上,集中财力物力,建设好城区,再反过去拉动郊区和农村的经济发展,貌似是很不错的思路。

    这是台面上的理由。

    至于台下的理由,那就更加人人心知肚明了。新增一个县级行政区划,得增加多少干部?这可都是主要领导手里的资源啊,不愁没人上门来求神拜佛。

    官场有句俗话,叫“要想富,先修路。”

    民间也有句俗话,叫“要想富,动干部。”

    增加干部编制,比动干部的“效益”更高,风险却要低得多。

    这也是行政区划一年比一年增加,干部编制一年比一年多的主要原因。

    不过平原市这个报告,最终没有批下来。但照刘伟鸿的估计,只要平原市的领导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将报告一而再再而三地递上去,总有获得批准的一天。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红星镇离平原市区大约有十六七公里的路程,都是水泥公路,路况一般。三台小车,奔驰在前往红星镇的道路之上。第一台车,是银白色的凌志,就是省国资办孙昌平主任的配车,第二台车,则是黑色的桑塔纳,七成新。刘伟鸿与李强坐在后排。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