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24章 窘迫的军转民企业 (第2/5页)
三台车上坐着平原市国资办的张主任。 这已经是督察局的同志到达平原之后的第三天。昨天几乎是开了一天的会议。平原市委市政府,举行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座谈会,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四套班子的主要负责人都参加了,督察局和省国资办的同志,自然也是要参加的。贺竞强代表平原市政府,向督察局和省国资办的同志们,通报了平原市近两年来,国企改制工作的基本情况,客气地请督察局和省国资办的领导和同志们加以批评指正。 其实刘伟鸿觉得,没必要搞这么大规模的座谈会。督察局的工作职责非常的明确,就是督察国企改制情况,与其他工作不搭界,市政府市长和分管副市长,最多再加上分管改制的副书记参加这个座谈会就足够了,连市委书记都不一定要与会。 但陈剑做出了这样的安排,刘伟鸿自也不好表示异议。地方上的同志,就是这样的,非常的看重“级别”。似乎任何一个工作,只有市委书记一把手亲自参与了,才算是有足够的重视。尤其在接待方面,这一点更是要紧。刘伟鸿和孙昌平都到了,第一天开会,陈剑就不来,岂不是刻意怠慢贵客吗?陈剑才不至于如此不通人情世故。 孙昌平即兴发表了讲话,对平原市国企改制工作,给予了“模糊”的肯定。说是即兴讲话,其实也是对着稿子念的,作古正经,一丝不苟。估计为了这个稿子,孙昌平花费了不少的神思。 平原市的情况复杂啊。 既不能过分肯定,也不能过分否定。过分肯定了,那刘伟鸿干嘛来了?没事找事?过分否定了,贺竞强脸上须不好看。 最终只能是含糊其辞,糊弄过去。 刘伟鸿没怎么发言,只是说刚到平原,调研工作尚未开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