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科场捞人上岸[科举]_第1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节 (第5/7页)

宋如松科考的入门资格。但整个休宁,谁不知道宋如松“世仆”底细?

    高门与寒族,权贵与贱民,这种二元对立,是每一个古文明灿烂光辉背后都挥之不去的阴翳。

    将心比心,顾悄刚落地大历时,也曾庆幸,原身出于勋贵之家,至少免了他诸多身心磋磨。

    但凡出身差些,他这现代人,在等级森严的古代,都得先脱一层皮,权当学费。

    瞧瞧红肿的双手,顾悄叹了口气,奈何出身好,学费也没逃掉。

    当然,比起宋如松,他已经算很走运了。

    这人即便功名在身,已是秀才,但对上顾家人,始终势弱,带着几分去不掉的自卑和屈就。

    低人一等的认知,叫他无法像寻常学子一样,跟同窗坦然相交。

    这心理外化于行,就是句句不离口的“爷”“少”,就是对科考入仕的过分在意和执着。

    初见时,顾冲与他批命,所说“心执”,概莫如是。

    这种心理,是考场大忌。

    越心急渴求,越难出成绩。几次失利之后,生了心障,就再难跳脱出来,好好的人,自然也就废了大半。

    这样的人,也如猗猗青竹,看似傲气清高、韧不易折,却有节无骨,独木难存。

    如不及时笃信定心,终究只能成下等器物,难当重用。

    好在,身为公考团队的业绩no.1,顾老师不仅包笔试,还包心理强化。

    虽然像宋如松这般的大龄考生,心理复健不是一句话的事,但顾夫子不急,可徐徐图之。

    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