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忘的角落_第三章 羯匈火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羯匈火拼 (第11/20页)

”战术运用的驾轻就熟。长津湖之战中,志愿军第9兵团10万人马对阵8万联合国军,兵力并不占绝对优势,但按照一个总数27人的战斗群,完全展开可以覆盖800米宽的战线计算,这10万人马按照“三三制”战术展开,将会覆盖多么恐怖的一片区域?难怪会给联合国军造成志愿军在打人海战术的错觉。

    1951年的雪马里围歼战,以刘光子为组长的3人战斗小组,巧妙配合,一举俘获了63名英军。同样是3人战斗小组,上甘岭战役中,12军31师91团5连得班长李峰,带领胡修道、滕士生2名新兵组成3人战斗小组,击退了美韩联军41次进攻。

    “三三制”战术,起源于抗日战争,成熟于解放战争,大量运用于抗美援朝战争,直到对印自卫反击战,这个法宝仍没有丢,并创造出堪称巅峰之战的佳绩。

    1962年11月18日凌晨,55师63团3营9连士兵庞兴国,在激烈的追歼战中,发现一股印军逃窜,径直追了上去。由于追的太猛,与部队失去了联系。独自摸索前行中,庞兴国又遇到同样与部队失散的6班战士冉福林、王世军、8班副班长周文轩,4人一合计,决定成立一个新的战斗小组,庞兴国被选为小组长。战斗中周文轩走丢,这个战斗小组成了真正的3人组,战绩?

    击毙印军7人。击毙人不多?他们深入印军纵深达8公里之远,与多达200余人的印军作战5次,摧毁敌军炮兵阵地2个,缴获火炮7门、汽车2辆、推土机2台、电台4部,占领制高点上的榴弹炮阵地一个,为我军后续的进攻扫清了障碍。

    另外,这个战斗小组还留下了至今流传在网络上的那句名言--“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