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_第二百五十一章 姜是老的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一章 姜是老的辣 (第4/8页)

,限制住了它的经营内容。

    如果不动灶火,就可以不用厨师,省煤省地儿省人工,跟今天开火锅店的优势差不多。

    可这行里也有例外,那就是山西人开的“大酒缸”。

    在旧京,山西人在京城酒业的批发业务上参与度很深。

    后来有人见“大酒缸”挣钱,索性就批发零售一起抓了,自己也开了“大酒缸”。

    要知道,山西人对于饮食的态度又相当质朴,与他们的勤俭一样全国知名。

    他们往往可以在一年里,有多半年的工夫吃面食。

    这样呢,有时候酒客赶上老板伙计吃饭的时候,就能顺带叫上一碗“刀削面”填填肚子。

    想想吧,酒后就着大瓣蒜,来一碗热乎乎的刀削面舒坦不舒坦?

    尤其胜在物美价廉。

    于是这面大受欢迎,一个人吃了说好,别人也要。

    慢慢的,提供“刀削面”,就逐渐成了山西“大酒缸”独有的经营特色了。

    当然了,其他“大酒缸”也得有办法满足客人连吃带喝的要求啊。

    否则那买卖不就都全让“老西儿”们抢走了吗?

    事实上,虽然其他人做刀削面比不上山西人,可人家也有自己的办法。

    那就是靠店门口的小贩们来支应帮衬了。

    过去有个通例,“大酒缸”门口是不撵小贩的。

    到了傍晚,只要一挂上灯,推车挑担的小贩就会不请自来了。

    扒糕、灌肠、馄饨、包子、烧饼、烫面饺儿、猪头rou、卤煮火烧……

    自发的就能形成一个小吃夜市,是既做往来行人生意,也兼顾酒馆之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