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675节 (第6/7页)
无涯而希微不形,则人见虚空而不见气,凡虚空皆气也,聚则显,显则人谓之有;散则隐,隐则人谓之无。” 张宇初歌声愈发高亢,而反方的大儒们,面色却愈发难看。 “虚空皆气,显则谓之有,隐则谓之无,有是实有,无则非无,太虚之中,乃是实存之气,除此再无他物。” 翻译翻译,什么意思? 这就是将气看作是宇宙万物的唯一根源,这就在根本上否定了气之上还有其他存在的可能性,没有给“天理”“人心”等形而上的超凡之物留下任何位置。 姜星火他们不仅要证明“气”的存在就是细胞的客观物质存在,而且还要断绝程朱理学“理气二元论”的道统根基,摧毁程朱理学的世界观。 这种思想在这个时代属于划时代,但在姜星火前世的明末却有个专属的学术名词。 ——气一元论! 而在姜星火手里,就是“物质一元世界论”。 但是“气”这个概念,在儒家的理论结构里,还不完全等同于物质。 “气一元论”给程朱理学带来的巨大破坏作用,几乎在下一瞬间,就被众位大儒所意识到了。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之前所谓的“君子正阳气、小人阴邪气”,并不是单纯的无知,而是这里还涉及到了一个重要的理学基础架构,那就是人性到底是什么?是善还是恶,还是非善非恶,从孟子以来,就一直没有定论,直到张载第一次提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区别,人性问题的争论才告一段落。 而张载的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